分光光度计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实验器材,常常用来做样品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一般分为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三种。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原子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区别,便于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1、原理:原子吸收的原理是将样品制成溶液,然后将溶液原子化,光源照过去之后,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进行测定。而紫外可见分光的的原理是目标分子在吸收光后,引起分子能级从低态到高态跃迁。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吸光度的方法。UV的光源为钨灯和氘灯,原则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不能够被直接测定的,如需测定必须加一个有机基团络合,测定络合后的物质。
2、能量:两者有所同,又有所不同。定量分析的原则同,而测量所需的光能量不同:原子吸收为X射线,能量大,可激发电子从低的原子轨道向高的原子轨道跃迁。紫外可见吸收为紫外光及可见光,能量小,只能激发电子从分子轨道向最低(或次低)的空的分子轨道跃迁。通俗地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用较高的温度来燃烧分子,使之原子化(变为基态原子),再通过特征辐射,把基态原子激发,并吸收能量,通过这个能量差(透过率)来计算出浓度。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是通过显色剂(一种能和我们被测元素产生络合反应的分子),与我们的被测元素产生反应,并且反应物分子带有特定的颜色,经过分子吸收氘灯(紫外区)或钨灯(可见区)的照射,吸收灯发射的能量,通过能量差(透过率)来计算出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构原理图
3、光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钨灯或氘灯发射连续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波长的锐线光,选择性会更好。
4、检测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使用光电管来检测。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光电倍增管,分辨力比光电管强。
5、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属于原子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属于分子光谱,两者都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原子吸收的谱线是很窄的,因此要求光源能产生锐光源,而分光光度计是通过全扫描物质,找到最大波长再进行测定的,其光源可以是钨灯或氘灯,但是原子吸收每测定一个金属,都对应一个空心阴极灯,当然现在也有可以测定多种元素的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区别。原子吸收的波长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
6、检出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出限低,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ppb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如果显色剂不同则检出限也不一样,但每种显色剂带来的干扰也会不一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构原理图
7、标准溶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标准溶液在4℃温度下可保存较长时间,放置室温后可正常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及标准溶液显色稳定后需在半小时之内测定,且对温度及时间要求比较苛刻。
8、检测时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速度较快,操作简便,半个小时内能连续测定几十个试样中的5、6种元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于有显色过程,测量时间相对而言较长,操作比较麻烦。
9、应用对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针对于金属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火焰法:液样含量范围通常在0.1PPM~15PPM之间(个别元素如锡会高些)。石墨炉分析在火焰法的基础上则能提高2~3个数级,即液样含量范围通常在0.001PPM~0.100PPM之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含量范围一般在1PPM以上,主要分析高含量的样品。
10、操作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操作简单,对化验员要求比较低,干扰低。样品处理极为复杂,对化验员要求比较高,干扰多。
以上就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应用对象、操作性能等多个维度给大家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计的差异。